(作者系文化學者、神農蜂語顧問) 文章中觀點、方法方式系引用,請自斟酌引用。
初聞“神農蜂語”,緣于武當山賈道長。賈道長的靜室在武當山最美的地方,前面是紫霄大殿,旁邊是太子洞,那里有東方最美麗的早晨,我似乎獲得了神的高遠,眼前的晨霧輕柔如紗,飄疊起來一直鋪到天際,慢慢又濡化成漫天紅霞。霞光里,賈道長的靜室外飛舞著無數蜜蜂,頃刻覺得這里洋溢著一種神秘氣氛,想一探究竟的我走進了賈道長的靜室。
本文作者黃崢(左)與神農蜂語董事長陳西喆
賈道長見我好奇,便打開了他放碗的柜子,指著柜子上方的蜂巢說:“這蜜蜂是個靈物,它不但認人還知天,每當天要放晴它們都要飛出去朝圣,看,今天都飛出去了。”
我見蜂巢下面放著一個烏亮的陶缽,接著從蜂巢上溢下來的蜜,笑道:“道長與它們和諧相處真是投桃報李呀!”賈道長十分虔誠捧起陶缽走出靜室,此刻霞光投懷,一缽蜜香。
賈道長朝武當山金頂方向舉起陶缽道:“這是真武大帝把一捧金豆子撒向大山才變成了中華蜜蜂,這小精靈便竭盡心力地為人間創造甜蜜了,武當山的仙丹靈藥都離不開這蜂蜜作引子。”我突然對中華蜜蜂有了一份敬畏之心:“這蜜蜂咋來跟您做伴了呢?”賈道長回到靜室,沏了一壺好茶,話匣子慢慢打開了。
武當道教總壇紫霄宮
那年在烏鴉嶺開鑿了太乙洞,順洞下去可到五龍宮,當時五龍宮后山有500多箱中華蜜蜂,在那群蜂飛舞的蜂箱前,賈道長認識了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產業有限公司的陳西喆和宋學喜兩位老總。
“陳宋二人是有德之士,他們養蜂為民,養蜂扶貧,養蜂求真。特別是這武當山的蜂蜜橙亮醇厚,服食得長壽,和藥成仙丹!臨別時老總們還以蜜相贈。”賈道長回憶說,“我提著蜜返回,才發現帽子上有三五只蜜蜂跟來了……后來,有群蜜蜂從五龍宮搬家過來,就這樣和我結下了緣分!”
多么可愛的小精靈啊,真想知道一點它們的根底。不巧,在評薦十堰市茅箭區為“中國蜂蜜之鄉”的會上,我邂逅了陳西喆。“咋愛上了養蜂這行了呢”?陳總沒有高調作答,只是笑著說武當山的春天太美啦!特別是當映山紅帶著未曾染過塵俗的神姿仙態在漫山渲染的時候,和著武當山的輕風細雨匯成滿山的花潮。
神農蜂語產地茅箭區獲評“中國蜂蜜之鄉”
徜徉在山間小路上,可披一身落英,心境恰似被花潮洗過一樣清新如沐。走進蜂舞花香的地方,猶如走進了一塵不染的世界。這原生態的環境,正是求真務實的地方,可以捧出純真的中華蜂蜜!
神農蜂語人20多年的執著與堅守,換來了公司長足發展。特別是與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中國航天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以來,建起了蜂產品深加工基地和生態產業園,助推蜂產品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贏得諸多榮譽:“全國知名品牌農產品”“中國蜂蜜質量公認十佳優質放心產品”“中國農博會金獎”“湖北名牌產品”“綠色產品金獎”“十堰市第四屆消費者滿意商品”等。
神農蜂語公司榮譽墻
這時陳宋二位老總提出: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要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走進山區做好貧困戶的扶貧文章。為此,神農蜂語采取“龍頭企業+蜂業協會+蜂業專業合作社+養蜂基地”的先進模式進行精準扶貧,先后帶動十堰地區300多家專業養蜂戶增收增效,幫助300家農戶1000多人脫貧致富。這精神讓我肅然起敬,神農蜂語人心懷大局,不辭辛勞,在懸崖上攀爬,在荊棘叢中穿行,執著地守護著內心的真誠和夢想。
送技術下鄉幫扶蜂農
會后,應陳總之約去茅塔河養蜂基地參觀。山路沿著蜿蜒的溪流在花叢中彎折,特別是溪岸的油桐,撐起了浪漫恣意的滿樹花卉,恰似撐起了充滿活力的春天。陳總禁不住吟起了自己寫的詩句:
武當千峰秀,
茅塔河水清。
懸崖掛蜂箱,
我是養蜂人。
陳總深有感觸:當把自己融入自然里,就會深深領悟到天人合一,感到天地間是和諧的,人世間也是和諧的,沒有了無盡的恩恩怨怨、世態炎涼和勢利紛爭,心中會升起一團寧靜與祥和,更多的是拼搏進取,是責任擔當。從神農架到武當山,八百里大山正處在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國家對環境管控十分嚴格,在這原生態環境產的蜂蜜品質過硬。特別是公司加上扶助農戶養的蜜蜂共有13萬多箱,正是這龐大的蜂群使這山更青,花更紅,扶貧更有底氣。
蜜蜂認識它的主人!剛剛轉過山角,突然飛來了幾只蜜蜂,陳總笑道:“基地到了,蜜蜂來接我們了。”飛來的幾只蜜蜂一直把我們引到蜂箱前,這時別的蜂箱里也飛來了不少蜜蜂圍繞陳總嚶嚶嗡嗡。陳總告之:蜂有蜂語也有旋律,與它們長期相處就能聽懂蜂語的喜怒哀樂,每當靜靜地來到這里,蜂語的旋律往往能與自己的心律交融,會產生一種共振,一種和諧,這種相約會在心中產生一種不能自抑的涌動……于是公司便命名為“神農蜂語”了。原來“神農蜂語”有如此厚重的含義,凝聚著殷殷的心血!
國家蜂產業精準扶貧標準化養蜂示范區(神農蜂語公司與中國蜂產品協會承建)
陳總打開蜂箱取出一扇蜂巢,上面爬滿了蜜蜂,巢格里琥珀色的蜜汁閃著晶亮。陳總指著蜜蜂說:“它們個個都是無私的英雄,拼命忘我地工作,一般在28天左右都會累死,大多死在采花途中。若是感覺在蜂巢里快不行了,它們會拼命爬出蜂箱死在外面,給蜂巢留下一片凈土,成就一箱好蜜。”說到這里,我們都沉默了。
起風了。漸起的松濤、潺潺的溪流、嗡嚶的蜂語,匯成了特有的旋律,這旋律和著神農蜂語人的心律成為了這大山的“魂”。神農蜂語人懷揣夢想滿腔真誠,從武當山走來。中華蜜蜂這短短的28天生命是何等的壯麗,管他高山低谷,豐碑小草,生命同樣輝煌!當我們離開養蜂基地時,有好幾只蜜蜂送我們,一直送了好遠,好遠。
神農蜂語,中華蜜蜂。這無私的奉獻者,是流動的音符,是跳躍的金豆,是亙古至今不變的花癡,是萬載不滅的精靈。(作者系文化學者、神農蜂語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