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朋友“蜂王”邀我到十堰散心,我二話沒說,第二天一早就從陜西安康出發,當天上午就到達茅箭區。茅箭這幾年新晉一頂帽子,中國蜂蜜之鄉,熠熠生輝。
茅箭是汽車重鎮,但城郊兼備,擁有大片山林,是好多驢友的打卡之地。
國家蜂產業精準扶貧標準化養蜂示范區(神農蜂語公司與中國蜂產品協會承建)
我出身十堰,長大后到了外省工作,但一直關心家鄉建設,而茅箭是如何成為“中國蜂蜜之鄉”,卻是一無所知,這不免心生好奇。
多方打探方才得知,原來這幾年家鄉扶貧力度很大,當地政府在幫助農民尋找扶貧項目時,想到了家鄉山大人稀,森林密布,花源遍地,對養蜂來說得天獨厚,當地也有少量農戶養蜂,收入不錯。
中華小蜜蜂
政府派員外出考察比較后,將中華蜜蜂養殖作為茅箭南部山區精準扶貧主要產業之一,在茅塔鄉、大川鎮、賽武當保護區管理局等地,與蜂產品龍頭企業神農蜂語簽訂數千箱標準化養蜂合作方案,同時攜手示范合作社蜂伯安,帶動貧困村發展養蜂產業。
政府出資購買蜂群發放給貧困農戶,養殖技術由合作社負責。經過幾年努力,目前全區中華蜜蜂養殖量達到10000群以上,年均產蜜超過200噸。茅箭區因此在全國參評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蜂蜜之鄉”和全國首個“中國多花(中蜂)蜜之鄉”稱號。
神農蜂語產地茅箭區榮獲“中國蜂蜜之鄉”稱號
安康離十堰不遠,火車很快帶我進入家鄉地界。“蜂王”幾次打來電話,催問到了沒有。其實,“蜂王”姓陳,名西喆,是兒時的老朋友。這多年,陳西喆因為一直在家鄉從事養蜂,輻射帶動能力強,我們幾個老友私下都這樣稱呼他。這些年我們聚少離多,我一直在沿海城市打拼,而他瞄準農業扎根十堰,一門心思養殖蜜蜂,事業干得有聲有色。
山間中華蜜蜂蜂場
快走到蜂場的時候,陳西喆老遠向放有蜂箱的半山腰指過去,然后給我講起了一段往事,令我為之動容。那天,陳西喆像往常一樣去察看蜂箱,看完正要下山的時候,誰料身后追來了一只蜜蜂,圍著他嗡嗡作響,聲音一會兒尖利,一會兒低沉,像在驚叫和哀求。聽慣了蜜蜂的各種聲音,陳西喆馬上感覺到不對勁兒,轉身就往山上跑。
“那只報信的蜜蜂把我引到一個蜂箱跟前,當時一只胡蜂正準備吃蜜蜂,我順手從地上抓起一根樹枝,攆過去驅趕。胡蜂逃走后,那只求救的蜜蜂繞著我飛了一圈才回巢,好像在跟我道謝。”
“你猜后來怎么著?”
陳西喆突然問我,滿臉神秘,見我聽得入神,沒有做聲,便又說道:“我想來想去不知給公司取什么字號好,后來從蜜蜂求援這件事上受到啟發,干脆就叫神農蜂語吧!神農是偉大的藥祖,我們做蜂業的,初心就是制造健康產品,造福民眾,而聆聽‘蜂語’則是我們養蜂人的日常點滴……”
神農蜂語董事長陳西喆在蜂場檢查蜜脾
說話間,我們走過幾處蜂場,車子把我們載到了“蜂王”位于大川鎮大川村的“革命根據地”——蜂產品加工廠。遠遠望去,“神農蜂語”四字招牌赫然醒目,特別抓人眼球。
進了加工廠,陳西喆用溫開水給我泡了一杯野生蜂蜜水,接著給我展示他的“絕活”。我一邊喝著香甜可口的蜂蜜水解渴,一邊看他玩把戲似的做他那百做不厭的“水中蜂巢”實驗。當我親眼見到蜂蜜水在盤中經過幾次晃蕩,漸漸現出六邊形蜂巢的樣子時,驚訝得叫出了聲。
營養豐富、口味濃郁的野生蜂蜜
陳西喆嘿嘿一笑,連忙給我解釋:“這是蜂巢效應,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的結晶程度不一樣,在涼水中溶解的速度存在差異,就會產生類似蜂巢的圖案。要想做成這個實驗,得用真蜂蜜和涼水配合才行,而且搖晃的時候還要順著一個方向,保持勻速。”
返程途中,我陷入了沉思,為勞模蜜蜂的精神,也為朋友“蜂王”的執著,不禁心潮澎湃。